看看長春的老師是如何吐槽寒假作業的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A04版
    以前,老是覺得給學生作業留少了,‘看,學生放那麼長時間的假,我們語文才留了10套綜合訓練題’,可是要知道啊,學生們面對的是六個學科。我們自己完成自己本學科都覺得強度不小,就更別說學生了。
    讀書是一種習慣,每天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讀書,然後再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寫讀書筆記,沒有完成作業的感覺。
    用網絡搜索來獲得作業答案,這對於孩子沒好處,尤其是很小的孩子,很有可能會覺得不用思考就能獲得信息是一種快樂。
    作業量大,知識以重覆學習為主,是為了應付考試,只單純針對課本的知識點,只能讓孩子們覺得,做與不做意義不大,很容易就會去抄。
  A 老師也要做寒假作業 而且有的還真不少呢
    這幾天,家長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學生的作業。可是您知道嗎?長春市多所學校的老師們也都有寒假作業要做,有的還真不少呢。趙鍀是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三的語文老師。“這個假期特別短,還趕上過年,我的寒假作業好不容易完成。”趙鍀11日說。
  每天要做三個小時綜合捲
    趙鍀的寒假作業是做20套綜合訓練題,然後再進行家訪。為了完成寒假作業,又要準備過年的相關事情,趙鍀每天要做兩套綜合訓練題。“我做題的速度還可以,但每天也要用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趙鍀說。
    不僅速度要保證,質量更要保證,因為作業是要檢查的,開學之後老師要參加考試。“說白了,這20套題是學校給老師們劃的考試範圍。”趙鍀說。那麼對於考試的結果學校有什麼獎懲嗎?“這倒沒有,不過考不好的老師面子過不去啊,沒有比這更嚴重的懲罰了。”趙鍀說。
    自己做寒假作業最大的感受是知道了學生們的作業量,知道了學生到底有多辛苦。“以前,老是覺得給學生作業留少了,‘看,學生放那麼長時間的假,我們語文才留了10套綜合訓練題’,可是要知道啊,學生們面對的是六個學科。我們自己完成自己本學科都覺得強度不小,就更別說學生了。”趙鍀說。
    除了做題,趙鍀還有一項“作業”———家訪。做了23年的老師,趙鍀說現在的家訪和以前不太一樣了。“最初做老師的時候,放假了,去家訪,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公交車,很多時候都是走路或騎自行車去,家長和學生都覺得很正常,也很歡迎。”趙鍀說。
    而現在交通和通訊方式都發達了,老師去家訪,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成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有什麼事兒不能在電話里說嗎?”這是一些家長聽說老師要來家訪的第一反應。這個寒假趕上過年,趙鍀只去了五位同學家做了家訪。
  要參加學生社團活動
    代俊東是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這個假期里學校給老師們留了必須完成的兩項作業。一是讀一本名為《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的書,這本書共29萬字。對於一直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代老師來說,這是小菜一碟。但書不是看完就算了,還要求結合工作做讀書筆記,開學之後,老師們要在一起交流。另一項寒假作業是每位老師至少要參加兩次學生的社團活動。
    學年組也給老師們留了作業,需要老師們學習2011版的《課程標準及解讀》,並寫讀書筆記。代老師還給自己留了作業,讀《我的小學語文觀》一書、報一個硬筆書法培訓班,每天不是在讀書,就是在練習寫字。“這個假期我過得非常充實。”她說。
    說到給老師們留作業,該校校長宋戈說:“沒有好好學習的老師,哪有天天向上的學生?”據宋戈介紹,學校給老師留作業已經有幾年了,最開始的時候,老師們其實是有些抵觸的,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來看,老師們在教學工作中都有很大的提高。13日,學校將對老師進行教師專業化的考試,是自我充電的一個考核。“考得不好,我不會說你,也不會扣你錢;但考得好,我一定要表揚你。很多的時候,人就是要通過一些‘強迫’來推動自己進步。”宋戈說。
  每天要琢磨“小課題”
    富金暉老師是長春市第一中學高三的英語老師,寒假里,學校給每位老師發放了一張一百元的購書卡,《從優秀老師到卓越老師》是大家的必讀書目,不僅要讀,還要仔細地做相關的讀書筆記。其他書籍自選,但也要寫讀書筆記。正式上班前,富老師就已經把兩萬多字的讀書筆記整理好了。“讀書是一種習慣,每天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讀書,然後再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寫讀書筆記,沒有完成作業的感覺。”富金暉說。
    寒假里,一直讓富老師掛懷的是自己的“小課題”。富老師是高三英語的備課組長,也是教研室的負責人,假期里,每個教研組都有自己的“小課題”,富老師負責的是《在高三第一輪複習備考中學生英語詞彙的策略研究》。“高考中,學生們需要掌握3300個單詞,我研究的這個小課題在上學期中已經有了教學實踐環節,現在需要根據學生們出現的實際情況,調整和完善。”富老師說,寒假里,只要有時間就會上網查資料,反覆充實自己的“小課題”。
    老師的作業誰來檢查?當然是校長。“對於完成好的老師來說,我們會有獎勵,獎勵還是購書卡,金額會多一些。”該校校長陳金鎖說。根據這兩年老師完成作業的情況來看,有抵觸情緒的老師越來越少,“現在大家都知道,老師是靠業務能力來吃飯的,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老師在學生面前也有威信。”陳金鎖說。
  本報記者 王威
  B 老師質疑百度“問作業”:答題的都是別人,不是學生自己
    高二語文老師楊越天的手機里有一款“百度知道”App軟件,本來只把它作為日常問題查詢之用,可是最近這幾天,他在菜單里的“問作業”選項中發現,在裡面曬作業題求答案的人空前多。不斷蹦出來的各式作業題目,讓楊老師很是糾結,“這麼一來,答題的都是別人,而不是學生自己。”
  百度“問作業”網友踴躍幫答
    昨天,記者登錄百度知道的“問作業”界面。頁面上顯示,已經有388餘萬位學生通過“問作業”得到了幫助,有1000名認證教師在線解答。頁面下端,列出了一連串的答題樣本,從小學到高中的各個學科,頁面上都有開設,而且還支持題目拍照上傳。
    問問題的人挺多,回答問題的人也不少,答題者們“有圖有真相”地標註了個人身份、真實姓名,資料顯示,主要都是大學生、研究生和教師。其中一位名為“龔海軍”的網友,在資料中註明是西南大學的學生,已經回答了近萬道題目,獲封“專業教師”稱號,單是2月12日一天,他就解答了100多道。
    此外,在各級“教師”稱號的網友隊伍中,記者還看到了資料標註為吉林大學和吉林建築大學城建學院的答題者。
    這些答案真的靠譜嗎?一位“中級教師”等級的吉林大學學生說,“我主要是依據個人經驗,有時候遇到叫不准的問題,也會在網上搜索。”她說,每個解答得比較好的問題,都能獲得提問者的好評,覺得自己挺有滿足感,同時也能鞏固自己的知識基礎。
    用搜索引擎求作業答案,真那麼普遍嗎?記者在長春一高校大一學生的QQ群里提出了問題:“你百度過作業題嗎?”
    很快,20多名學生給出了答案:當然。而且,還有同學提到,從初中開始,只要遇到不會的作業題,就會用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直接向網友求助。
    吉林農業大學大一學生小金說,上高中時,做理科科目的試卷,他基本都會依靠百度搜索,實在搜不出來,就等老師講解,“不只是我,我身邊的小伙伴都這麼乾。”
  初一學生靠搜索惡補作業
    昨天是長春一所初中初一學生小欣寒假的最後一天,但他還有一大堆作業沒寫完。語數外三科各留了3本寒假作業題、30篇日記、30篇作文、數學書上所有的題都要寫一遍。“30篇作文我都沒寫呢,數學題也有好多都沒做。”他說,就要開學了,“只好百度了。”
    他用百度搜索的作業,主要是作文和數學題,他在百度發出問題,托人幫寫初一作文。對付那些不會的數學題,則是直接搜答案。
  ■觀點
  易“綁架”孩子自主思考能力
    楊越天老師說,不只是作業,連隨堂測驗都有同學用手機搜答案。“用網絡搜索來獲得作業答案,這對於孩子沒好處,尤其是很小的孩子,很有可能會覺得不用思考就能獲得信息是一種快樂。”他認為,網友給出的答案,正確與否,孩子也很難辨別,這很容易“綁架”孩子們的自主思考能力,滋生懶惰。
  “只要不形成依賴,還是可以使用的”
    “只要不形成依賴,還是可以使用的。”長春市十一高中副校長朱廣達認為,借鑒網絡信息,體現的也是一種搜索知識的能力,這也是信息時代的一個優勢。“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哪種手段,並不重要。而且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最後形成自己觀點,是現代社會的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
    他提出,利用網絡的同時也要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意識,不能原封不動照搬,要有質疑和辨別精神。
  網絡搜答案是把“雙刃劍”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楊兆山認為,用網絡搜索作業答案,是一把“雙刃劍”,老師在假期留作業是為了學生鞏固知識,培養思考能力,可是孩子們放假一玩,作業就忙不過來了,最後只好找捷徑去完成。
    集中完成作業,並用網絡去搜索答案,會弱化學生們的思考力,失去了分析、親身研究的過程,知識獲得不夠深刻,很快就會忘掉,這會影響知識的積累。
    楊兆山表示,最應該反思的,不是學生用搜索引擎找作業答案,而是老師留作業的方式,“作業量大,知識以重覆學習為主,是為了應付考試,只單純針對課本的知識點,只能讓孩子們覺得,做與不做意義不大,很容易就會去抄。”
    楊兆山建議,老師應留一些實踐性更強的作業,比如佈置學生去採訪不同的人,寫下交談感觸;讀一本書,與大家分享等。
  本報記者 趙實
  (原標題:看看長春的老師是如何吐槽寒假作業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19eynoz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